• 大数据视域下毒品犯罪防治困境与因应之策

  • □ 李海峰 张思洋 郑泽云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案件总量虽然逐年下降,但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飞速发展,毒品犯罪表现为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危害交织、线上线下犯罪相互渗透的势态,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大数据视域下毒品犯罪特点
      一是涉毒信息传播隐蔽化。大数据背景下,涉毒信息传播方式极为隐蔽,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通过加密聊天软件、暗网等渠道传播涉毒信息,增加了打击难度。比如,使用阅后即焚功能的通讯软件,信息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删除,难以追踪。
      二是犯罪行为跨地域化。数据信息突破了传统犯罪的地域限制,具有明显的跨地域特征,毒品的买卖双方可能分处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通过网络达成交易后,再通过快递等方式完成毒品交付,其不仅增加了执法的复杂性,更是对执法手段与技术提出了全新要求。
      三是作案过程链条化。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为网络毒品犯罪提供了隐蔽且时空交叉的网络手段,逐渐形成覆盖供、产、销的全链条产业,作案初始阶段,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发布涉毒信息;交易过程中,采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毒品交易资金链具有高度隐匿;毒品流转过程中,普遍采用定点藏匿、物流配送等非接触式交付手段,大大增加了犯罪得逞几率。
      二、当前大数据防治毒品犯罪中的困境及深层致因
      一是交易信息识别难。数据信息环境下,犯罪分子常用暗语替代毒品种类、数量、价格等交易关键信息,且暗语隐蔽性、伪装性强,还与正常用语混杂,难以区分,给侦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例如(2023)云34刑初6号案中,犯罪团伙用“猪肉”代指“K粉”交易;(2022)辽0181刑初10号案中,冯某以“512”“泰勒n”等暗语销售泰勒宁。
      二是作案人员锁定难。数据暗网凭借匿名性、隐蔽性及加密技术,成为网络毒品犯罪新阵地,加大了线索发现难度。访问暗网需特定软件或配置,内容不被主流搜索引擎索引,犯罪分子借助Tor匿名化技术隐藏身份,通过PGP实现加密通信,依托加密数字货币完成资金流转,中继节点仅知晓上下节点信息,且客户端定期更换路由路径,为犯罪分子隐匿身份、逃避侦查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毒品流转监管难。数据时代,涉毒犯罪依赖现代物流配送完成毒品流转,而物流行业的复杂性为其提供了天然掩护,部分物流企业忽视安全检查,监管部门受资源限制难以全面监管,这些漏洞让毒品在物流渠道肆意蔓延。如(2016)冀0802刑初109号案中,黄某将甲基苯丙胺伪装成茶叶邮寄,因物流信息碎片化、不对称,增加了侦查机关追踪毒品来源去向的难度。
      三、大数据视域下毒品犯罪防治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犯罪分子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犯罪手段,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奏效,毒品犯罪防治难度显著增大。为此,执法机关需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技术,革新办案手段,积极探索大数据防治新路径。
      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捕获交易信息。大数据技术是指用于处理和分析规模巨大、类型复杂且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的技术体系。其具有规模大、类型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优势,可通过分布式计算、数据挖掘等方式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助力打击犯罪。其一,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网络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即便涉毒词汇经过伪装加密,也能通过上下文关联推断识别;其二,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历史案件暗语并建模,形成隐语识别模型,可自动识别新型暗语并更新数据库,适配犯罪分子的隐语变化策略;其三,结合社交网络分析,追踪暗语传播路径与关联网络,发现背后的犯罪团伙和交易链条;其四,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保障数据真实不可篡改,构建涉毒隐语数据库并整合公安、海关等多部门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提升线索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二是通过暗网测绘技术精准锁定作案人员。发展暗网测绘技术是提升打击暗网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暗网用户行为会留下数字痕迹,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深度挖掘其行为模式,结合语言风格、社交关系等识别真实身份,MIT林肯实验室的机器学习算法已能以95%准确率关联暗网与表层网用户。该技术还可分析物流数据、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记录,追踪毒品流通路径、锁定供应链关键节点。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可监管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识别可疑资金流动、锁定钱包地址及关联银行卡,精准定位犯罪嫌疑人。
      三是增强物流行业监管的法治化与信息化。针对物流行业在数据时代毒品犯罪中的监管漏洞与自律缺失问题,可从两方面应对。一方面,监管部门需加大对物流企业的监督检查频率,强化执法力度以确保法律法规刚性执行。对未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开箱验视等制度的违规企业,采取罚款、停业整顿等惩处措施形成震慑;同时,推动行业建立自查自纠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报告可疑包裹,对积极配合者给予政策优惠或奖励。例如,四川省金阳县开展禁毒培训,要求企业落实“三个百分百”制度,对表现突出企业予以表彰,有效提升了行业自律性。另一方面,要提升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推动物流信息透明化、共享化。通过建立统一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物全程追踪、各环节信息可查可溯,既方便侦查机关获取完整物流链条信息,也能提高企业自身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涉毒风险。
        李海峰,法学博士,成都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思洋、郑泽云,成都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本成果为2024年度成都市毒品问题治理与禁毒法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成果,课题名称:大数据时代下毒品犯罪防治研究,课题编号:CDDPZL2024-020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