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县:“综治中心+法院”破解欠薪僵局

  •   本报讯(张洁 李茂)“没想到这么快就给解决了,真心感谢法院和综治中心!不用打官司,省了我们不少时间和精力!”近日,珙县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拿着调解协议书,难掩激动之情。这场由“综治中心+法院”联动化解的劳务合同纠纷,不仅为企业追回了拖欠的工程款,更让背后数名务工人员的“薪”愿得以实现。
      2020年10月26日,原告珙县某劳务公司与被告某建筑公司签订工程施工劳务合同,双方对承包方式及范围均作了明确约定,合同预估价为296827元。该工程于2021年12月22日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2023年4月16日,双方对工程劳务费用进行了结算,最终商定劳务结算费用为283209.1元。被告在支付120000元后就以资金困难为由拒绝支付剩余款项。无奈之下,原告诉至法院。
      考虑到案件涉及务工人员工资发放,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被告也存在一定的付款压力。承办法官决定将案件流转至珙县综治中心,借助多元调解力量,为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始终以公平公正为准则,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拖欠劳务费用的法律责任与违约后果,强调及时付款对维护公司信誉、避免纠纷扩大的重要性,长远损失远大于短期的“资金缓解”。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劳务公司背后务工团队的薪资需求,传递“劳务款即民生钱”的紧迫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困难与底线。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某建筑公司一次性付清余下欠款,用实际行动履行义务;原告某劳务公司也自愿放弃逾期付款利息及其他诉讼请求,给予被告方一定的理解与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