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监督与帮扶并举

    “检察蓝”助“黑户”养老院走上正规之路

  •   房间里阴暗潮湿,霉味呛得人直皱眉;食堂冰箱里的剩菜没有留样标签,做饭的师傅说从没办过健康证;楼道里看不见一个消防灭火器,更别提疏散指示牌了……2024年底,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专项监督走访中,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检察官在石桥镇一家偏僻的“黑户”养老院里,目睹了这令人揪心的一幕。
      经查,该机构长期未依法办理备案登记,服务项目与收费标准从未公示,在管理、食品、消防三方面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20余名入住老人的生命健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办案检察官当即固定证据,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

      转变思路
      
    从“关停方案”到“激活方案”
      面对这家问题机构,依法监督、强制关停似乎是最直接的处理方式,但就在检察官向老人们取证时,老人们的担忧让办案团队停下了脚步:“这里再不好,也是个落脚地,关了我们去哪啊?”
      “关了之后呢?我们的办案目的仅仅是终结一个违法状态吗?”这句追问让检察官转变了办案思路。简单的“一关了之”反而会让最需要保护的人陷入更大的困境。检察机关的职责不应是简单地关闭机构,而是要为老人们激活一个安全温暖的归属。

      双向发力
      
    刚性监督与柔性帮扶并举
      为守住安全底线,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迅速立案调查,向应急管理、民政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其履行监管职责;针对部分部门整改不到位、慢作为的问题,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刚性监督迫使机构暂停营业,并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分流安置了所有入住老人。
      诉讼是手段,保护老人才是目的。案件并未因此画上句号。诉讼终结后,检察机关迅速从“监督者”化身“帮扶者”,主动对接机构负责人,逐条讲解法律条文,指导其对照标准进行系统整改。从消防器材如何配置、建筑格局如何调整,到从业人员如何考取证书、入院评估制度如何建立,检察机关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指导,帮助这家机构一步步走上正规之路。

      标本兼治
      
    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如今,这家曾经的“黑户”养老院已完成蜕变:管理制度上墙公示,居住环境窗明几净,食堂操作全程规范,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日前已通过消防验收,正申请民政备案准备重新开业。
      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向区政府专题汇报后,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应急管理、民政等7个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开展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排查。此次排查共发现并整改食品、消防等各类安全隐患60余处,有力推动了全区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组织干警前往该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情暖重阳节 法护夕阳红”敬老慰老活动,就防范养老诈骗、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宣传,并针对老人们关心的遗产继承、子女赡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干警们还积极帮助老人们整理房间、清扫庭院,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整洁、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法条是冰冷的,但司法必须有温度。”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落实最高检“十一号检察建议”,以“检察蓝”的担当寻求法、理、情的最佳结合点,为“夕阳红”撑起法治晴空,让每一名老年人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安享幸福晚年。 李文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