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州市司法局下乡征求立法意见
2.崇州市司法局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立法意见
3.《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集意见座谈会现场 崇州市司法局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2022年7月,崇州市司法局被确定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两年以来,坚持抓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打通基层立法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倾听民声、体现民情、汇聚民意、集中民智,是崇州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的原则。两年时间,该联系点做了什么工作?效果如何?记者于近日走进崇州一探究竟。
建好“制”为民主立法“保驾护航”
“首先是以良好的制度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发展保驾护航。”崇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促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运作,该市制定下发了《崇州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实施方案》《崇州市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崇州市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员工作细则》《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法律法规征求意见工作流程》《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职责》《立法意见收集点工作规定》等工作制度,明确了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并确定了对联络员定期开展培训的工作制度。同时,搭建起市人大常委会主导、基层立法联络点有效延伸、立法联络员和领域专家紧密配合、信息采集点相互衔接的“金字塔”式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事前法律解读、制定方案、意见采集、意见汇总、直达上报、总结反馈”六步工作法及“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法律专家代表”三方协调配合、共讨共研的信息采集机制。
“这个条例涉及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今年4月,崇州市法院街子法庭的信息采集员就《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向群众征求立法建议。
“这个条例关系到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我希望在污水防治上明确哪个部门负责哪个环节,职责和分工都要写巴适!”村民代表对信息采集员说。信息采集员将建议如实记录下来,群众的需求可以直达立法机关。
定好“点”让民生诉求“有处可去”
2022年以来,崇州市司法局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融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规范化司法所建设等司法行政点位打造中,在市、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建立立法联系信息采集点位,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市的立法联系阵地。
依托崇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各功能区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设置4个立法民意征集点,向全市和各功能区企业和群众征集立法意见建议;依托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全市15个司法所设置了立法民意采集点,将立法民意采集点建设纳入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内容,向镇(街道)辖区范围内群众征集立法意见、宣传各类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依托全市172个村(社区)法律之家设立基层立法联络站,在服务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提出立法意见和建议。
此外,崇州市还在一些重点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和行政机关设立联络站,面向不同行业和领域收集立法意见,确保立法意见建议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目前,崇州市重点打造了街子法庭和梁景村两个立法意见信息收集点,设置了联络站、议事厅、阅览区,对全市人大代表、人大立法及立法联系相关工作制度,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及新近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公示,定期召开立法书目阅读交流、电影评述和经典案例演绎等形式的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活动。
配齐“人”使民意采集“畅通无阻”
自崇州市司法局被确定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崇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扎根基层、贴近实际、面向群众的优势,建立起以司法所工作人员为采集员,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和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人员为联络员的立法联系队伍,将立法联系信息点位连接起来,搭建成一座汇聚民心民意民智的立法“连心桥”。
崇州市司法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立法联系点工作小组,明确由合法性审查科负责立法联系相关工作;全市15个司法所工作人员作为所在镇(街道)立法信息采集员,负责在开展法律服务咨询、安置帮教、法治宣传等工作中同步收集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宣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在各镇(街道)调委会,交调、医调、物业和诉前等调委会及公安派出所任职的70余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作为联络员,负责在调解中发现法律实施中的问题,向工作小组反馈;同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确保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各村(社区)共配备了46名法律顾问,针对法律法规及法律草案提供法律咨询。通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将村(社区)人民调解员、新老乡贤、党员干部、普法能手列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双向互动”“传帮带”等方式,带动广大群众提升法律素养。截至目前,共培育1720名“法律明白人”,实现社区全覆盖。
铺好“路”让民意表达“畅所欲言”
“人人知法懂法”才能更好推动“人人参与立法”。崇州市司法局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普法宣传新阵地,定期开展送法入村、送法入企、“法律明白人”培训等专题活动,通过制定公布方案、文章发表、法治崇州、门户网站等多路径积极宣传立法联系点功能,定期公布运行情况,不断扩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关注度。
构建“线上线下”意见征求模式。一方面,在立法联系点通过召开研讨会、设立信件收集点等方式开展立法建议收集,充分发挥各信息采集点职能,依托蓉政通工作平台,将法律草案及时传达各信息联络员、信息采集员,组织其在当地通过召开座谈会、法治大讲堂等形式寓教于乐向群众解读草案内容,汇总意见,鼓励群众立足村(社区)实际,聚焦城乡建设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痛点、难点问题,提出立法建议。另一方面,开通互联网线上平台,采取电脑PC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三管齐下”的线上意见征求模式,实时动态掌握群众意见,“线上征求、线上汇总、线上传达、线上反馈”,让群众的“金点子”变成触手可及的“金果子”。
截至目前,崇州市司法局共对《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成都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草案)》《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草案)》《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等25部法律法规进行了意见征求,报送意见共计156条。其中,关于《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意见被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
架好“桥”让民主治理“触手可及”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主要功能在于立法意见的征集,搭建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立法活动的平台,但立法联系点不仅仅是立法主阵地。实践中,各联络员、信息采集员、宣传员等全力配合崇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调研,在培育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服务基层治理、推动执法工作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崇州市司法局致力于将立法与普法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听民声、体民情、聚民意、集民智的桥梁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普法宣传机制,聚焦宣传、援助、公证、调解、审查、复议职能,注重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另一方面,立法与调解有机融合,组建了涵盖人民调解员、律师、人大代表、信息采集员、联络员在内的调解队伍,积极开展基层矛盾与纠纷化解工作。截至目前,调解案件数量7963件,成功率达到98.9%。
“高大上”的立法变成了“接地气”的常见事儿,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通了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立法与民主融合联动,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互相衔接,拓展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使立法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更具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