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为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将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侵权商超、侵权产品及被侵权商标等线索信息整理后,向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郫都区、彭州市、大邑县、都江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线索移送函》,合计移送侵权线索76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前,在知识产权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背景下,成都市郫都区法院于2023年4月19日与管辖片区内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促进服务中心等多个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部门共同签署了《知识产权片区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府院协同、流程规范、动态管理”的知识产权侵权线索移送机制,并查处多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经过一年多的实质化运行,成都市郫都区法院与管辖片区内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携手,就共同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一体化大保护新格局形成了司法与行政的有效联动。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已形成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常态化移送机制,每季度向管辖片区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集中移送侵权线索。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移送线索,对《线索移送函》中侵权商超逐一进行了实地走访、检查,对9家商超现场下达《行政建议书》,对23家商超进行风险提示,并通过反馈书、复函等方式向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反馈办理结果,知识产权纠纷前端治理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成都市郫都区法院还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常态化走访工作中提醒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规范进货渠道,建立进货管理台账并载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等信息,保存进货单、收据、发票等相关凭证,以避免发生知识产权侵权,进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下一步,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将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侵权线索移送机制,夯实线索查处效果,总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跨区域、跨部门联动的具体举措与好的经验做法,以优质的司法服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