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 朱珍玉
小区既是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又是城市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微观单元”,更是加强城市治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然而,业主与物业服务人之间的矛盾、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等,影响着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小区治理问题牵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为小区依法治理谋出路,成为当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聚焦小区问题,今年我省在小区依法治理上有了“新动作”。近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四川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全省100个小区开展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创新探索小区依法治理务实管用、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法路径。接下来,全省100个小区将如何开展依法治理试点,探索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有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析因:
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法治新期待
“我们小区停车费收缴难,该如何解决?”“有住户将房屋出租给他人用于经营KTV,严重扰民,其他业主如何维权?”“居民在楼道内私自安装摄像头,其他业主的个人隐私权被侵害该怎么办?”……2023年以来,省委依法治省办组织团队开展实地走访调研,采取“省直部门+高校+律师+小区”四联合研究模式,深入全省多个市州的小区调研,详细了解群众的法治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商品房小区2.6万余个、小区和院落8万余个,物业服务企业达8900余家。小区成为城市治理的主阵地、主战场。
“走访调研发现,小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数量庞大、人口密集、形态各异、利益和诉求复杂交织,更缺乏乡村社会中的地缘、情缘和亲缘联结,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参与调研的专家介绍,群众法治需求旺盛,急难愁盼问题有待解决。
实践中,小区依法治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离人民群众的法治新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涉及小区治理各方主体的职责不清,(紧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