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进双梅在花间刺绣合作社教小学生彝绣

乔进双梅在烟峰镇二坝村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受访者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徐婷婷 刘文慧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也是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一名彝族调解员。”2日,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正在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着准备,这是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她第七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宜宾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结合部,山高路远,彝寨林立。乔进双梅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也是发扬彝绣技艺、带领彝族妇女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针一线绣出的不仅是绚烂的彝绣,更是乔进双梅与彝族群众深厚的感情。2023年6月,以乔进双梅名字命名的“双梅调解室”在马边县法院设立,她希望用深植乡土的拳拳之心,将法治和彝区更加紧密地串联在一起,通过化解矛盾纠纷、送法进基层、推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保护等形式,执法治的“针和线”,为家乡勾勒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多年行走在彝族村寨的义务调解员
“虽然正式成为‘调解员’还不到一年,但调解纠纷的工作我已经做了很久了。”在成为法院特邀调解员之前,乔进双梅便积极参与到当地纠纷化解的工作中,她说:“近年来,马边县法院也会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调解,包括土地纠纷、邻里纠纷或家事纠纷等。不少当事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起诉到法院的话,邻里关系就冷下来了,我们居中协调,更能帮助大家和和美美地解决争端。”
2022年3月,乔进双梅就曾受邀参与调解一起跨越近十年、村干部多次协调沟通未果的借贷纠纷案。2011年,被告阿某向李某借款4.1万元,截至2021年3月,阿某仍有3.5万元未偿还。由于李某已于2020年病故,其配偶及5个子女便诉至法院,请求阿某偿还本金、利息等。然而,被告阿某已经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受到法院邀请后,乔进双梅第一时间仔细了解了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并和他们多次沟通。调解时,乔进双梅把双方当事人都叫到一起,面对面耐心劝解、积极疏通矛盾,在办案法官的配合下,最终成功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阿某承诺于2022年4月20日前给付李某家属1万元,于2023年3月30日前给付李某家属2.3万元。
“为人民服务是代表委员的职责所在,积极参与到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当中,就是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乔进双梅心里,马边县不仅是她的故乡,也是彝族同胞繁衍生息的福地,矛盾纠纷化解一端系着群众、一端连接着法治,自己居中协调,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在积累了不少调解经验之后,我想到向法院提议,联合打造一间矛盾纠纷调解室。”乔进双梅说。经过精心筹备,2023年6月,乔进双梅与马边县法院一起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的“双梅调解室”正式揭牌,调解室整合市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和德高望重的彝族“德古”等,联动开展诉前调解、执行和解和普法宣传等工作。
“我们的调解员来自各地,哪里有纠纷我们就主动派这个地方的调解员去。所有调解员的联系方式都在法院公开,老百姓也能主动联系我们,选择他们信任的调解员。”乔进双梅说,自设立以来,“双梅调解室”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余起,调解成功率95%。
以“话家常”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2023年9月,村民李某某家和吉胡某某家因为土地纠纷诉至法院,共同来到“双梅调解室”。原来,两家本是邻居,去年都想在同一块荒废多年的土地上耕种。然而时间久远,如今已经分不清这块土地究竟属于谁。双方互不相让,经常因此发生口角,积怨也越来越深。为了妥善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乔进双梅联合“德古”一起到李某某和吉胡某某家进行调解。
“算起来,你俩是表兄弟,我还是你们的表姐呢!”刚见面,乔进双梅就巧妙地与李某某、吉胡某某两人“攀”上了亲戚,像个“大家长”一样拉近了当事人的距离,让双方重视邻里感情,引导大家互相谅解、互相退让,待安抚好双方的情绪后再从法理角度为双方分析利弊、劝解疏导。最终,乔进双梅只用了40分钟就化解了两家人的矛盾纠纷。李某某高兴地说:“双梅姐把矛盾纠纷解决得又快又好!”
“其实彝族人彼此之间理一理关系,都能‘攀’上亲戚,因此,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把群众的矛盾纠纷当成自己的家务事来办。”乔进双梅说,她最擅长以“话家常”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让双方将彼此的矛盾纠纷看作是家人之间的小摩擦,“每次开展调解工作前,我都会设想至少三种调解方案,一种方法不行就再换一种,一定要尽力将矛盾纠纷处理好。”
在乔进双梅看来,当调解员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应该积极协助法院,共同促进多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彝语里,‘德古’是彝族德高望重的长辈,是对睿智、正义、公正的人的最好评语。因此我们选任了10名‘德古’作为特邀调解员,定期开展法律培训,在当地打造一支既熟悉彝族文化,又具有法律素养的队伍。”乔进双梅说。
纠纷调解的同时,乔进双梅也通过“双梅调解室”推进普法工作。依托深谙彝族风俗和通达村情民意的优势,她注意把“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用语,并通过当地法院绘制的双语普法绘本《尼牧维科典》,用“图画+彝汉双语”普及法律知识。
“随着工作的开展,群众愈发愿意通过调解缓解矛盾、改善关系,节约了打官司花费的时间、精力,大家普遍很满意。”乔进双梅说。如今,“双梅调解室”已成为深受当地群众信任的调解好去处,谈到下一步的设想,乔进双梅表示,打算进一步把“双梅调解室”开办到马边县的每个乡镇,“我想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做事,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法治建设、法治宣传带来的好处,赢得他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