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矛盾纠纷化解事关群众安居乐业。成都检察机关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动履职,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口,积极完善民事检察和解制度,小案不小办,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风险防范于未然,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案例一 检察履职+微网实格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关键词】
“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化解 基层社会治理
【基本情况】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都江堰市检察院会同都江堰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社治委、市司法局率先探索构建“检察履职+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涉检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2023年以来,该院组建56人的特邀调解员队伍,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未成年人等36件轻伤害案件开展调解,成功率达92%,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0%。该项工作在中央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南片区工作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并入选中政委《研讨班论文集》。
【主要做法】
深化“检调对接”,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案”。针对因婚恋、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引发轻伤害案件,联合属地司法所、派出所、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特邀调解员,形成“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微网实格”区域调解大联动长效机制,避免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针对可能存在矛盾激化的,制发风险预警函,利用“微网实格”力量做好管控和防范,并依托“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制度”持续开展矛盾化解,避免“小拖大”“大拖炸”,实现风险预警防范全闭环。
做实“检察为民”,一揽子化解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针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物业纠纷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民事、行政争议案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特邀调解”多元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综合运用民事检察“和解五法”+“特邀调解”方式,促成民事和解14件。构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微网实格”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推进诉源治理“穿透式”监督,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案件10件。
推进“检民一路”,凝聚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针对砂石治理、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邀请“微网实格”力量参与调查核实、整改落实和跟踪回访,推动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问题隐患30余个。针对检察工作与服务群众贴近性不够的问题,通过“线下直连+线上智连”机制,线下在城区、工业区、农村建立示范点位4个,面向基层延伸输送各类司法服务“增值产品”;线上研发“都江堰检察官”便民服务小程序,让群众成为检察工作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立足提升群众安全感,以群众身边多发的“小案”为切入点,搭建与基层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实现从“被动机械办案”到“主动走进群众”的转变。同时,立足矛盾纠纷主体多元、类型多样、诉求复杂等特点,积极争取支持、加强协作,变矛盾纠纷化解“独角戏”为“大合唱”,促进社会内生稳定。
案例二 高质效办好“民生小案”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关键词】
民生小案 追赃挽损 轻罪治理 纠纷化解 类案监督
【基本情况】
随着治安形势和犯罪结构变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民生小案”因多发面广、破案追赃难、容易激化矛盾衍生案件等,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成立“民生小案”团队,以类案专项治理为牵引,积极回应群众对“小案”及时追赃挽损、合法权益依法保障、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等迫切诉求,切实以检察担当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主要做法】
加强类案监督,推动快破案、多挽损、降发案。针对侵财类“民生小案”破案追赃难等问题,加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通过办案关口前移、监督责任压实等,实现常见多发盗抢案件发案率、破案率“一降、一升”,为群众追回侵财类犯罪损失1634万余元。如聚焦近六成被盗电动车未追赃问题,开展盗窃两轮电动车犯罪专项治理,推动形成办案“闭环”流程和“讯问赃物去向+收赃人必查+线索识别追踪”的办案追赃模式,追回被盗两轮电动车86辆。同时,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通过深挖彻查犯罪行为、引导追加遗漏犯罪金额、释明法律政策引导退赃退赔等,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推进轻罪治理,协力抓惩防、促善治、保平安。针对常见多发轻罪案件损害群众安全感、获得感等问题,在积极探索非刑罚化处罚综合措施适用同时,分层分类做好轻罪不轻治“后半篇文章”,延伸“抓前端、治未病”工作,更好维护民生。如积极推行“醉驾”等简案优办机制,建立“醉驾”不起诉公开宣告等制度,对343人训诫教育、责令具结悔过,联合街道、公安等对129名被不起诉人跟踪回访,以常态化教育促进行为矫治。
强化权益保障,力促纾法结、解心结、化纠纷。针对“小案”容易诱发大冲突等问题,推进法益有效修复、权利依法保护、办案监督效果“法、理、情”有机统一。如通过刑事和解、公开听证等履职方式,从源头化解平息矛盾纠纷,促成刑事和解案件同比增长3倍,刑事和解赔偿金191万余元。通过支持起诉、参与调解等履职方式,帮助追讨劳动报酬、赡养费等51万余元,发放司法救助金40余万元,有力维护辖区社会安全稳定。
【典型意义】
“民生小案”事不小,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办案的信赖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检察机关通过高质效办理“民生小案”,回应群众诉求,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彰显为民情怀。同时摒弃“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治罪思维,做到“跳出案件看案件”,实现“一案结、类案防、一地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