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日召开的四川省“保护消费权益 激发消费活力”新闻通报会上,省公安厅通报了10起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过去一年,我省公安机关全力护航消费者权益,严厉打击了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报选取部分案例予以报道。
用鸭肉猪肉假冒风干牛肉
涉案金额5300余万元
2023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根据工作中发现线索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捣毁伪劣肉干生产工厂1个、制假黑窝点4处、仓储黑窝点3处,扣押伪劣牛肉干4.2吨、外包装袋1万余个、热封口机1台、电脑10台。经查,2021年10月以来,施某等人用风干鸭肉、猪肉加工成假冒风干牛肉,以成都大运会特色旅游商品名义,通过网店和线下商铺销售,涉案金额5300余万元。●典型意义
该案犯罪团伙以猪肉、鸭肉产品冒充牛肉产品,并以“四川特色”牛肉干名义在大运会主场馆、大运村等重点区域周边进行销售牟利。在成都大运会期间,犯罪团伙生产、销售伪劣涉案产品的行为,严重损害赛事环境和成都“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该案的成功侦破,为护航大运会食品安全亮出公安机关打击利剑。
扣押假烟2万余条
特大跨省制售假烟网络被摧毁
2023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成功侦破部级联合督办“3·28”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打掉制售假烟犯罪团伙3个,在省内外多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查获假烟储存、中转、销售窝点32处,扣押假烟2万余条、烟丝4220千克,摧毁一个涉及全国多省市的特大制售假冒品牌卷烟地下网络。
●典型意义
该案涉假烟生产、储存、中转、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跨区域、链条式、网络化制售假烟团伙犯罪。该案通过跨省同步收网,将生产、运输、销售团伙全部打掉,从根本上彻底摧毁制售假烟犯罪地下链条,对高效打击新形势下的跨省制售假烟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维护了全省烟草产品市场秩序。
制售假劣化妆品获利超千万
16人落网
2023年1月,绵阳市三台县公安局接群众报案后侦破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冻结涉案银行账户资金154万元,捣毁生产线1条,窝点3处,销售网点5处,扣押各类商标50000余枚、成品伪劣化妆品60000余盒、半成品约50000余盒,电脑15台,涉案车辆2台。经查,2021年9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雷某琼伙同王某平、李某等人,以某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添加含有甲硝唑、克林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成分的化妆品,通过雷某琼注册的另两家公司进行管理、销售,非法获利1052.8万元。
●典型意义
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为牟取巨额利润,生产销售假劣化妆品流入国内市场,相关犯罪呈现出了跨区域和产业化特点,不仅严重侵犯了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也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该案成功打掉生产、运输、销售假劣化妆品重点环节,极大地震慑了此类犯罪,进一步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