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眉山市举行政法系统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员聘任仪式 眉山市委政法委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祥玖 贾知若 熊勇
曾经有一张居住证摆在你的面前,你没有办好它,事到临头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此……
这是居住证的“大话西游版”,可对于生活在眉山市现代工业园区的外来务工者而言,一点都不俏皮,因为全是满满的无奈——万华公司的李先生来自哈尔滨,因工作需求,想在眉山买辆车,结果被告知外省(地)人如若在眉山购买机动车并办理相关入户业务,需要提供居住证,按规定,居住登记6个月后方能办理该证。李先生只能“望车兴叹”。
这个寻常事例,最终激发了一项改革。
“现在,我们的警务工作站开辟了办证‘绿色通道’,园区里的人不出园区就能办理证件。居住地在本辖区的务工人员,我们直接为他们办理居住证;居住地不在本辖区的,我们会逐一核实其居住地信息,主动联系其居住地派出所后,为他们办理。”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政治处主任林发洁向记者介绍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居住证,折射出眉山政法人具体而微的努力。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在眉山三苏祠实地考察时所说。如今,“三苏故里·善治眉州”已成为此间闪闪发光的社会治理品牌,而围绕着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眉山践行”从来没有停留于纸面。
苏轼有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以法商融合布局,切实提供法治护航,辅以持之以恒的法治惠民,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法治红利,就是对身在眉山的各类市场主体最真诚的态度。
法商融合 从“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说起
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有的放矢方显真诚。
2023年是眉山政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在全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行动不容忘却——眉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军多次带队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地走访、调研,协调解决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优化运输路线及环境,确保大宗货物道路运输通畅有序。
掌握市场主体的法治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这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的五项举措之一,而所有的举措能够完美落地,还在于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安排,以及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今年3月,眉山市委政法委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从安全稳定环境、政法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的39条举措。全市政法系统成立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领导小组,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级政法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同时,督导各区县和市级政法部门均成立了相应工作专班。
如何精准地用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眉山市委政法委的回答是“五个一”,即“一场新闻发布会”“一系列调研”“一次研讨会”“一个工作方案”“一份框架协议”,每个“一”都具体而接地气。以“一份框架协议”为例,市委政法委牵头,会同市级政法部门和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联合签署了《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联系框架协议》,众人拾柴火焰高,政法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和工商联共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制度机制得以建立健全。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四川省出台《纠纷多元化解条例》,该条例共有49条,其中,7条都直接来自于“眉山实践”。成立于1997年的眉山中院是四川最年轻的中级法院之一,迄今为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一直是该院的一张名片,先后三次荣获最高人民法院表彰表扬。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选址眉山,召开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眉山中院也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示范法院”。
法无商不盈,商无法不利,二者相互依存。当秩序与活力合二为一,企业自然而然会依靠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管理,这是“法商融合”的模板,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
法治护航 从“金象专案”说起
“我们当初到山东查案时,对方是国企,即使亮明身份,也根本不让进工厂大门……”眉山市公安局“金象专案组”一名民警至今对当年的“闭门羹”记忆犹新,足见调查取证之艰辛。
去年,位于眉山市的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象公司)的员工终于长舒一口气:经过9年的努力和艰难诉讼,金象公司诉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等被告侵害发明专利权案和侵害技术秘密案终审获胜,获赔2.18亿元。该案于今年3月30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专利民事案件典型案例》,这也是目前法院针对同一工程项目判赔额最高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这是一座丰碑,意味着整个眉山政法系统为这起案件倾注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
近年来,眉山公安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涉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服务现代产业园区,聚焦市委“制造强市”首位战略,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推出“六高六新”社区警务新模式,探索“管委会+派出所+企业”三级考评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护航在眉重大项目,全力保障成眉市域S5线、天眉乐高速、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施工建设,建立重大项目交通保障应急协调机制,同时加大对重点项目周边治安要害部位、重点区域的治安巡逻、交通安全检查,落实在眉重大项目和新增重点企业建设“一项目一警”全程跟进护航举措,协同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安全措施落地。
在以检察履职营造法治环境的过程中,今年以来,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4件48人,重点惩治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直接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4件5人,切实让民营企业家安心经营、专心发展。而竭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让市场主体安心、放心、舒心发展,正是省委政法委针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之一。
法治惠民 从“减证便民”说起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普法不是照本宣科,守法也并非机械式的“填鸭式教育”可以达成。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只有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才能水到渠成。
“减证便民”,对眉山群众而言,就是个温馨的回忆。
“这真是太好了。现在不用拿着违章查询函,千里迢迢跑回户籍地交警部门开证明材料了。”王师傅说,他们只需如实在承诺书上签个字就免去了来回跑路的人工和时间成本,还缩短了受理审核的时间。
眉山市交通运输局于2019年7月起,对涉及证明事项的3项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开展告知承诺制试点,具体包括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核发、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客运线路许可。经过试点探索,2021年开始,眉山市交通运输局将告知承诺制从3项扩大到7项,涉及学籍证明、培训证明和交通责任事故证明等,而这一服务效能提档升级的举措,今年3月入选了司法部公布的“减证便民”十大典型案例,解决了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真正将便民原则落到了实处。
法治惠民,眉山政法一直在路上。为打造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眉山还有独到之处,那就是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活动拓展延伸到国有企业,增强企业人员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能力,以提高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