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堂县法院坚持立足诉前调解的管理、场景、素能三个维度,规范三项运行机制、构建三处服务网络、优化三点培养模式,不断寻求矛盾纠纷的最优解,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取得了连续数月居全市法院前三。
精管理,规范“调、辅、考”诉前调解运行机制。在首调流程方面,要求调解人员完成与调解相关的前置工作,并要求扫描入卷存档,移送审判团队。为推动以保促调、鉴定前置,在事项辅助方面,要求调解人员在诉前调阶段积极引导当事人提交保全申请及联系诉前鉴定事宜。在考核评价方面,审判团队将每月填写《特邀调解(组织)员评价表》,以考核评价调解人员。
拓场景,构建“院、庭、站”互联互通服务网络。一体化建成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司法确认中心和司法释明中心四大中心,实现矛盾一站式化解。建立乡贤与法庭联合调解制度,对于存在信访风险的案件优先利用乡贤调解;同时,与辖区政府内设调解中心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络,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站”及调解联系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助力金堂绿色制造先锋城市建设,于低碳企业通威、通合分别定点建立绿色制造、诉源治理“法官工作室”,集成法律“坐诊”、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判后答疑等功能。
提素能,优化“术、导、训”高效解纷培养模式。制发供法院内部使用的诉前调解场景式标准语言,涵盖送达地址确认、案件事实固定、财产保全劝导等调解常见问题,为调解人员提供参照指引。调解人员与指导法官一一对应,接受该法官案件分派、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定期召开培训会,培训多元调解小程序,讲解全国统一送达平台操作方法等诉前调阶段工作要点,并选树调解先锋,分享调解技巧。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