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调解顺利结束!”近日,巴中市巴州区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会议室内,主持人的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热烈掌声。至此,一起长达8个月之久的合同纠纷案调解成功,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委政法委聚焦矛盾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搭建多元解纷平台,拓展多元解纷路径,延伸多元解纷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力量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截至目前,巴州区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200余件,调处成功8132件,成功率达99%,案涉金额12418.38万元,实现了“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就地解纠纷”。
夯实基础 前置矛盾纠纷治理端口
近年来,巴州区优化调整公安派出所17个,在未设派出所乡镇建立警务室4个,被撤乡镇建立警务室6个,实体化实战化建设街面微型警务站46个;规范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2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优化整合保留人民法庭8个;推进建设乡镇(街道)综治中心22个、村(社区)综治中心296个,并将“群民诉求快处中心”纳入综治中心同步建设。
健全区乡两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该区创新建立了区涉诉纠纷联调中心和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96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2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用好老党员、退休干部等社会力量,打造名人专家调解工作室9个,综合设置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14个。
将新聘辅警充实到公安执法、法院执行等一线;在网格员中选用“警务助理”379名,实现“一村一辅警”提档升级;配备22名司法(辅助)人员到基层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坚持优中选优,面向全区选任人民调解员1719人,遴选112名行业专家,建成调解专家库。优化设置城乡网格,完成“微网格”改革,划分“微网格”3879个,推动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问题格中解”。
搭建平台 优化矛盾纠纷受理服务
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群民诉求快处中心”为基础,巴州区建成22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一站式”调解平台,集成受理群众矛盾纠纷和诉求。
推广四川法网“12348”线上调解服务,引导群众在网上获得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整合法院服务平台、调解平台、律师平台等线上解纷系统,推进平台联动、信息共享、矛盾联调。在207条街、路、巷出入口等主要通道建立2至4个“天网”视频监控探头,发动沿街商铺安装“慧眼工程”、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系统,第一时间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点。
依托一站式调解平台,组织政法综治工作人员,通过蹲点“挖”、线上“采”、信箱“收”、问卷“征”、群众“提”、入户“问”、定期“排”等方式,全域收集社会治安、基层治理等矛盾,统一建账管理。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统筹辖区“五老”人员、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组建调解小组和信息员队伍22支,借助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吸纳社会调解资源,建立巴中市首家第三方调解机构——忠义调解事务所,先后化解多件重大矛盾纠纷。
完善机制 突显矛盾纠纷化调效果
巴州区委政法委推行“调解先行、司法确认保障、诉讼断后”的一站式解纷工作模式,派专人入驻区矛调中心,协助开展涉党政、扶贫领域纠纷案件化解工作。诉讼服务中心引入8个特邀调解组织、129名特邀调解员,聘请3名专业特邀调解员,推动纠纷诉前解决。
加强对1个派驻法庭调解室和14个派驻派出所调解室的工作指导。推进司法确认制度,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帮助当事双方事心双解。
将调解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居民小区。组建“巡回”调解队,组织村(社区)干部、法律顾问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鲜述平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