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自贸区法院根据自贸区商事纠纷案件审理的特点,将司法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一招”,不断改革完善基层法院有关审判机制,不断提升公司纠纷司法审理的审判质量和效率,充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实现,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保障的力度和温度。
建立专业化审判体系
为持续提升案件办理质效,该院不断优化繁简分流机制,实现案件“快慢分道”。从2020年9月起,该院专设速裁中心开展速裁工作,组建6个以法官为中心的“1+3+N”新型办案团队,其中设立1个公司案件快审团队,将调解员直接配置到审判团队,负责公司纠纷案件的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速裁工作。通过诉前调解和诉中裁判的无缝转换、统合运行,速裁法官对立案、分流、调解、送达、诉前保全等环节全程跟踪,全程提供工作指导。对于争议不大,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案件,实现快速审理。对于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及时在诉前调解阶段进行繁简甄别,推动非诉讼与诉讼程序高效衔接,有效减轻投资者诉累,缩短流转周期。
强化专业化团队建设,推动繁案精审,由该院第二审判庭作为公司纠纷案件的牵头部门,集中审理由速裁中心分流的公司案件;组建公司类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团队,定期总结公司类案件审判经验,出台股东知情权纠纷类型化要素表,制定裁判文书说理库。完善院庭长“两张清单”办案机制,按照四川自贸区法院院庭长办案“两张清单”制度要求,院庭长带头办理公司纠纷案件,全面落实院庭长审判职责和审判监督管理职责,2019年以来,该院领导作为承办法官审结公司纠纷一审案件42件,庭长(副庭长)作为承办法官审结公司纠纷一审案件549件,院庭长办理案件占公司类案件受理总数的66.63%。
同时,加强判后释疑,促进当事人自觉履行。落实法官“以案释法”制度,全面加强公司纠纷案件的判后答疑工作,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提升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从源头上减少上诉、申诉以及衍生案件的发生。
突出调解制度优势
抓好源头治理,该院积极引进专业化商事调解组织,完善双轨并推、统合运行调解工作模式。引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成都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家专业商事调解组织进驻法院,将涉及公司、投资、贸易、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调解组织和人员资源充分整合,建立诉调对接专业化解纷团队,为自贸区商事主体提供多样化的解纷选择。
升级打造“天府智法院·融e诉”电子诉讼平台,搭建“线上电子诉讼平台+线下自助服务终端”的智能化诉讼模式,借助人脸识别、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包括公司纠纷在内的各类商事案件均可在线起诉、审理、送达、申请执行,商事主体可远程开展立案、开庭、证据交换、调解、申请执行等诉讼活动,提升当事人诉讼便利度。四川自贸区法院“创新数据应用标准模式推动在线诉讼融合发展”改革经验入选最高法第十一批司法改革案例,是该批次四川地区唯一入选的法院。
加强诉中委托调解工作,根据依法、自愿原则,对立案以后、结案之前,适宜调解的公司类纠纷,在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委托该院特邀调解组织(员)、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矛调中心、行业协会等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促进调解资源与审判资源的充分融合。
强化典型案例引导
积极打造精品庭审,发布典型案例。2020年,该院在充分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与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联合发布《市场主体投资风险典型案例》,涵盖了川渝自贸区法院审理的涉及公司决议、请求变更公司登记、公司解散、公司证照返还、股东出资等纠纷案件。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就诉讼规则、证据审查标准、法律适用等方面明确司法尺度,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可预期、公正的指引,强化投资风险意识。
加强院企对接,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连续三年更新并发布四川自贸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110条手册,定期走访自贸区重点企业,加强院企沟通,听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需求。同时,组建自贸审判专家智库,持续发挥自贸审判专家咨询作用,对于疑难复杂或新型的公司纠纷案件,合理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合作,推动审判工作成果的转化。
深化专业化审判机制
创新完善自贸破产审理机制,该院制定出台《简单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指引(试行)》《预重整案件审理指引(试行)》两个规范性文件,加快推动“僵尸”企业的有序退出;出台企业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方案,推动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的落地落实;推进破产案件办理信息化,落实破产案件系统与“总对总”查控系统对接,查控债务人财产;推动执行转破产案件的审查机制,公司投资纠纷中发现公司具备破产原因的,引导当事人进入清算和破产程序,在清算破产程序中发现股东、董监高责任线索,引导当事人通过相关诉讼解决。
四川自贸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从营商环境、专业审判、成果转化输出、人才与智能保障等方面,对标全国先进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的优秀做法,不断提升公司纠纷审判审理水平,推动优化四川自贸试验区投资环境。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