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洗街派出所民警李玮、吴永胜在辖区开展法治宣传、流动人口信息申报宣传工作
草场派出所“枇杷嬢嬢”在田间地头开展联防联治
万安派出所社区民警刘芮岑走进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护校安园工作
游客为泸沽湖派出所民警贴心的工作点赞
龚翼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张磊文/图
11月24日,公安部签发《公安部关于命名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决定》,100个被命名的派出所中,我省公安4个派出所光荣入选,分别是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浆洗街派出所、米易县公安局草场派出所、盐源县公安局泸沽湖派出所、德阳市公安局罗江区分局万安派出所。
近年来,我省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载体,持续推动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实现派出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自“创枫”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公安机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篇”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深耕善治”文章,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忠诚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宗旨。
以赛促创 提升“创枫”服务品质
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开展以来,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实施,联合省总工会共同组织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评选命名暨“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工作法”比武竞赛活动。重点围绕“服务现实斗争、突出实战实用”来组织开展,将“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与“枫桥式工作法”评选相结合,实现创赛融合、以赛促创、以创促安。
“我们在省级层面组织开展了日常比武竞赛、现场比武竞赛、实战比武竞赛三类竞赛活动,组织各市(州)公安机关从196个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中择优推荐出28个候选派出所参加比武竞赛。通过比工作业绩、比群众基础、比融入治理、比工作方法、比队伍建设‘五比’展开评选活动。”省公安厅基层基础工作总队总队长吴坤介绍说。
在评选推荐过程中,省公安厅“创建办”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推荐对象“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根据比武竞赛结果,按照“注重实绩、特色突出、优中选优、示范引领”的标准,经省公安厅“创建办”集体研究,报省公安厅党委审核同意,最终确定了4个正选+1个备选派出所名单。
据了解,通过深入开展三类比武竞赛活动,特别是现场比武竞赛中参评所长通过“PPT+现场讲述”、现场抽题解答等环节,充分展示出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优势。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组织的协作配合,推动派出所提前介入、深度参与辖区基层治理、矛盾化解、维护稳定等工作,成功实现由事后处置转变为前端预防。
齐抓共建 构筑全省“创枫”新格局
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征程。近年来,我省公安以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引领,以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命名活动为补充。各市(州)公安局均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警种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帮助派出所提升能力水平,夯实基础支撑力。成都公安“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成效突出,绵阳公安智慧派出所建设初见成效,达州公安将“枫桥经验”融进监所,眉山、泸州公安向派出所科技赋能力度大,南充、德阳、自贡、乐山、广安等地公安机关表彰奖励向派出所倾斜力度大……齐抓共建派出所、科技赋能派出所、警种支援派出所的良好生态已初步形成。
全省公安机关按照“五比”要求,扎实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命名活动,激励带动全省派出所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全省有14个派出所被命名为“国枫所”,196个派出所被命名为“省枫所”,初步构建了“十所引领、百所示范、千所提升”的发展格局,成都、绵阳、雅安等地创建成效尤为突出。
此外,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派出所主防”理念,以“深耕善治”“就地解决”为导向,激发全省派出所更新工作发展理念,明晰自身推进基层治理的职能定位,推动实现由辖区警务工作组织者到辖区平安稳定工作牵头者的转变。
“全省公安通过‘创枫’活动,不仅带动了派出所软硬件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也从中发现、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干部,全省‘国枫所’所长全部提拔重用,一大批所长、民警被提拔使用。”省公安厅加强派出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全省约有300个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最强支部”,1000余个派出所集体、1万余名派出所民警受到记功嘉奖,一大批派出所工作顽瘴痼疾得到整治整改,一大批便民利民长效措施得以建立,群众对派出所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派出所民警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亮点纷呈
擦亮城市“创枫”平安品牌
我省公安一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将“枫桥经验”同群众路线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支持引导群众依法实现自我管理,共享共治,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下,社会合力,各派出所立足辖区特点创家立业,百花竞开的生动局面。
●浆洗街派出所民族团结一家亲 打造“枫桥”新经验
“作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要坚定笃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持续发展‘护航区域平安稳定、促进藏汉和谐共融’为核心要义的‘浆洗枫桥’新模式。”对于这份殊荣,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浆洗街派出所所长熊建感到十分荣幸与欣喜。
浆洗街派出所多年来创新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依托“两站两室”,即“石榴籽少数民族工作站”“363医院一站式双语警务站”“郭学彬警务室”“格桑花调解室”,落实“公调对接”工作机制。把民间调解、公安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重点针对涉藏族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采用双语民警上门调解、警地联调、警民联动等工作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基层矛盾调解新模式,确保了将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辖区洗面桥横街22号院,院内70%的房屋都租给藏族同胞居住或经营。35岁的次把拥措就在此租房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去年,因不了解政策,次把拥措准备将两个子女送回老家上学,社区民警了解到情况后,不厌其烦地帮助其跑手续,通过成都随迁子女就学政策顺利让他的两个孩子在成都上了学,一家人也融入了城市生活。“噶真切(藏语“谢谢”)!民警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照顾。”次把拥措说。
“我们探索形成了以护航区域平安稳定、促进藏汉和谐共融为核心要义的‘浆洗枫桥’实践新模式,开创了‘融心、融城、融合’的‘三融’工作法,帮助藏族同胞融入都市生活,实现了辖区治安状况持续向好,社会大局持续平稳,各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熊建说。
●草场派出所“融合发力”为本 以“家”为魂
“没有民警就没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感谢民警救命之恩。”“无论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地头,都能见到警察的身影,作为外地来的游客我也深感心安。”
“他们的行动,完美诠释了有困难找警察,让我深刻感受到人民警察就在百姓身边,就是我们最亲近和最值得信赖的人。”
…………这些朴实的话语是对攀枝花市公安局米易县公安局草场派出所工作最温暖的点赞。草场派出所一直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探索实践出“家”字工作法,即:以“家”的理念经营警所、以“家”的共识发动群众、以“家”的温度温暖游客。依托“一村一辅警”“政法干警进万家”等工作主动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成为群众贴心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感谢派出所和‘枇杷嬢嬢’为我挽回损失,不然我这次要亏惨哦。”今年3月,村民李某与外地收购商口头达成协议后,借钱垫资7万元帮其收购了5000斤枇杷。后来老板嫌价格太贵反悔,李某顿时崩溃,情绪激动。眼看两人就要打起来了,正好在现场的“枇杷嬢嬢”们立即报告了派出所。最终,在派出所和“枇杷嬢嬢”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交易,满意而归。
村民李某所说的“枇杷嬢嬢”,是草场派出所于2019年3月在辖区龙华村牵头成立的第一支群众自治队伍,由最初的7名党员发展到今天覆盖13个生产队的36人。鉴于联防联治的成功经验,草场派出所又先后组建了巾帼护航队、小区保安组成的流动红旗队、康养群体和康养场所从业人员为主的康养候鸟队、鸿雁支部、第三方调解等群防队伍7支、300余人,搭建起了辖区以女性、老党员、康养群众等为主的群防队伍自治自防体系。
“我们始终立足派出所实际探索以‘联建体系’为根、以‘融合发力’为本、以‘家’为魂的‘联·融·家’工作法,真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草场派出所所长姚伊丽说。
●泸沽湖派出所实践民族特色治理模式
凉山州盐源县公安局泸沽湖派出所位于国家4A级景区泸沽湖畔。面对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最高兴的莫过于泸沽湖镇的乡亲们。泸沽湖镇党委书记李开源说:“泸沽湖派出所以‘枫桥经验’为指引,以‘舅舅’为亲缘纽带,与乡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村组干部等整体联动,依托村(社)党支部红色阵地,主动走进村民家中,在闲话家常中拉近距离,在陪伴谈心中赢得信任,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彰显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
2022年6月,泸沽湖镇山南村9岁小阿芝的父亲喜欢酗酒,母亲也无心家务,这让小阿芝不得已辍学回家,一时间一家人生活变得沉重艰难。村里的“舅舅”李六斤察觉到小阿芝不对劲后,连忙询问清楚情况并将这件“不外扬”的家事通过驻村辅警上报派出所,派出所教导员宋学权主动要求和小阿芝家“结对子”,几乎天天上门照看情况。现在,小阿芝父亲戒酒了,夫妻俩在泸沽湖景点“走婚桥”卖起了土特产,自家民房在民警的帮助下也开办起了民宿,小阿芝也终于回到泸沽湖小学继续读书。在学习中取得了好成绩,她也会和宋叔叔分享。“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做宋叔叔一样的人,为大家办好事。”在谈到未来时,小阿芝激动地说。
泸沽湖派出所为接引新时代“枫桥精神”春风,将法治精神与民族风俗有机结合,通过“火塘阵地”营造氛围、“舅舅义警”延伸触角、“母舅联盟”权定纷争等民族特色治理模式,凝聚起了矛盾纠纷联动排查、多元调解、重点攻坚的强大合力,成功化解辖区纷繁复杂的大小纠纷120余起,整体推动辖区连续保持23年“民转刑”及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连续73年无上访事件发生的历史纪录,让泸沽湖辖区持续成为凉山州治安最优良、社会最稳定、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万安派出所“一域常安”护“全域万安”
今年7月,德阳市公安局罗江区分局万安派出所驻校民警王强在工作中了解到一名学生情绪敏感偏激,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通过多次谈话交流,王强发现,原来是该学生父母期望太高,他自己一直备受就业困扰,因此情绪变得易怒敏感。王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这名学生重拾信心。如今,该学生生活和学习已经恢复正常。这也是近年来万安派出所所有民辅警始终把群众的需求当成追求,将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当成心头事、重要事,从而得到群众认可的一个缩影。
“我们通过校园警务室和法治副校长,充分运用‘三摸三化三治’工作方法,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化解+预防’闭环运行。”万安派出所所长尹若霖说。万安派出所还牵头成立了“潺亭阳光高校反诈联盟”并总结出“塔形式、交互式、典型式、网红式”反诈宣传矩阵,全力打造“无诈小区”“无诈高校”“无诈企业”,按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快进键”。
万安派出所辖区有21个社区、4个村、1661家企业。随着小区建设和经济压力增大,如何处理好邻里、家庭、企业与职工之间等矛盾纠纷成为派出所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成分。
多年来,万安派出所始终聚焦“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工作目标,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坚持“法润治理”“熟人治理”“末端治理”的“三治合一”理念。依托“法润潺亭”议事机制,派出所先后建立“邻里会客厅”“民情收集点”等“潺亭驿站”5类13处,招募民情直报员65人。通过设立“向阳花开校园警务室”等自治先行、共治同行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形成矛盾风险隐患联排、联化、联治的同向合力。今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10余起,辖区“矛盾激化”零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案件”零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跑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