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委员会“会诊”
资中县素有“船城”“资州”之称,系成渝沿线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县域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建设、涉法涉诉等领域矛盾凸显,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诉求迫切,信访工作面临新挑战。2021年以来,资中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聚力善治船城、共建平安资中”为牵引,以“五治融合”防范化解“五类风险”为抓手,创新实施船城“四联诊法”破难题,扎实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大走访行动、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突出问题大化解行动,推动实现“四个转变”,有效化解了一批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信访突出难题,实现信访问题实体化解质效大幅提升,获评平安四川建设先进集体、内江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常态化开门“坐诊”,建强接访主阵地,推动实现“单一受访”向“多方接访”转变
干部团队“坐诊”听民情。推动群众接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县级领导周二接访、科级领导工作日接访、村两委干部每日接访”三级接访制度。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接访群众167人次,县级领导干部接访群众1130人次,带动各级接访群众1.5万余人次,办结信访事项1.1万余件。
专业团队“坐诊”普民法。从3家律师事务所精选20名政治素质过硬、执业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精湛的律师组建专业接访团队,明确每周三为“律师接访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调解服务、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信访。
社会团队“坐诊”议民事。从“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社会公益组织等群体中遴选1320名公道正派、群众认可人士组成信访事项公开评议团,对疑难复杂信访事项通过“现场评议、现场票决”方式,帮助厘清事实、找准症结,促成问题解决。
●面对面把脉“问诊”,充实下访主力军,推动实现“被动应访”向“主动出访”转变
开展大走访“问诊”。围绕群众关切的婚恋家庭纠纷、交通安全、自建房安全等12个方面,实施干部联系群众大走访行动,选派200余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下沉村社走访信访群众,开展信访事项“回头看”,排查化解信访问题864件。
深化大调解“问诊”。健全“1+23+369+434”四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架构,配备调解员2368名、网格调解联络员1208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万余件,调处率99.6%,有力减少矛盾纠纷向信访问题、诉讼案件转化。
做实大帮扶“问诊”。组建县级信访群众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活、医疗、教育、安全、司法、就业、产业、项目8个帮扶组,93名科级领导干部组成N个专班对困难信访群众开展“一对一”情感帮扶、政策帮扶,解决其生活困难,解开心中疙瘩,促进“事心双解”。
●多部门协同“会诊”,锚定治访主攻点,推动实现“久访未决”向“难访有解”转变
一套“会诊”标准促动。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信访“治重化积”工作,制发《资中县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突出问题大化解行动工作方案》,梳理社会影响大、风险隐患高的30件历史遗留问题和76件信访突出问题纳入任务清单,推动实现“有效处置、化解息访、群众满意”目标。
三项“会诊”机制促进。细化工作责任及化解时限,实行县级领导牵头包案,责任清单“双向交办”。强化问责奖惩,实行“红绿黑榜”挂图作战,连续两次进入黑榜名单单位向县委、县政府作专项报告。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奖惩,倒逼疑难问题实体化解稳步推进。
五项“会诊”举措促解。制定一项突出问题一个包案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化解方案和一套稳控方案“五个一”工作举措。通过“一查二判三解四核”方式,系统化解某养殖企业环境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19件、某企业欠薪欠保等信访突出问题67件,中豪公司破产重整案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法院商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派单式认领“出诊”,找准息访主靶向,推动实现“化访缺招”向“解访有方”转变
专班“出诊”纾民困。针对跨区域信访事项,组建县镇“三跨三分离”工作专班,采取“属地对接+联动查证”方式开展异地协调联动,多次组织涉事单位赴信访问题“事发地”对接协调化解处置之策,力求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应急“出诊”解民忧。制定工作预案,对突发群众集访,由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出访,实行政策法规现场解答、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事项限时办理。2021年以来,县级领导干部应急“出诊”接待信访群众30余批次,一批群体性信访事项得到有效解决。
主动“出诊”得民心。坚持把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资中县群众反映民生问题考核办法》,对重点民生信访事项专题研究、及时批办、定期约访、督促问效。通过“出诊”约访,圆满化解了一批涉及民生民利的信访难题,获得群众好评。
聚力善治船城,用心倾听群众心声;共建平安资中,用情为民排忧解难。资中县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全面推广运用“四联诊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信访问题实体化解质效。
戴强 文国云 王鹏 代军 黄财伟 李波 彭成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余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