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峨边黑竹沟法庭调解员与村民围坐在一起,成功化解一起邻里纠纷
2.在峨眉山市桂花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在共同协调解决一起赡养纠纷
3.乐山市市中区法院制作的“海棠花开”少家邻品牌展示墙
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 文/图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历经60年的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理念与实践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焕发出蓬勃生机与强大活力。
近年来,乐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等专项活动为载体,全面起底存量矛盾、动态排查增量纠纷、集中攻坚化解突出风险,切实把矛盾纠纷化在基层、解在基层,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渐在嘉州大地上一路生花。
创新调解机制
探索立体化新格局
在“云拥半岭雪,花吐一溪烟”的峨眉山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凸显。
针对这种情况,峨眉山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上开花”的立体化调解格局。纵向上,打造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等多中心合一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形成峨眉山市“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监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诉源治理+法律援助+检察服务”多中心一体化运行模式等创新经验。横向上,拓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领域,提高交通、劳动、医疗、物业、退役军人事务等重点行业、重要领域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建立住建、保险、进出口贸易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11个,探索人民调解服务互联网消费、共享经济、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经济新业态领域。点上,根据景区、城区、山区、园区、彝区“五区”特点,打造“云上金顶”调解室、“石榴籽”调解室等凸显地域特色、行业特征调解室,在陶瓷、茶叶、纸业协会设置法律服务点。
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全覆盖,峨眉山市实行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县(市、区)每月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制度,广泛组织发动基层政法委员、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深入农村村民小组、城市小区等最基层单元,常态化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
同时,运用“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对需要调解的矛盾进行分级,特别是对“红色预警”矛盾纠纷一律预警通报,一律开展针对性联动调处,一律实行属地疏导稳控,一律在化解后6个月内开展“回头看”,确保实现案结事了。据统计,近5年来,峨眉山市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8万件,化解率达99.63%。
整合矛盾类型
创建纠纷化解品牌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乐山市古称嘉州,源远流长、底蕴厚重,素有“海棠香国”之美誉。2021年6月18日,乐山市市中区区级部门和在乐高校等7家单位相聚于乐山市市中区法院海棠法庭,联合揭牌“海棠花开”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并会签相关实施方案,自此,基于乐山市花海棠花所打造的“枫桥经验”乐山市市中区实践便拉开了序幕。
乐山市市中区针对邻里、家庭矛盾纠纷,构建“少年+家事+邻里”三位一体审判机制,以“110投诉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心理抚慰中心”“庇护中心”为主体,建立“五心联动”反家暴机制,为群众提供家暴投诉、伤情鉴定、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安全庇护等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幸福家庭港湾。
“我回家了。我老公请求我原谅他,我决定再给这个家一次机会。谢谢你们!”今年1月,一名满面愁容的妇女来到乐山市市中区反家暴中心,哭诉其遭受丈夫的暴力对待后离家住入宾馆,兜里仅剩70元钱,不敢回家也不敢去单位,非常害怕和无助。“放心,我们会帮助你的。”在海棠法庭法官和区妇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区公安分局向实施家暴的涉事男子送达了《家庭暴力告诫书》。当事人当场表示已深刻认识错误、自愿接受处理,承诺并写下“不再实施家庭暴力”的保证书,同时主动向妻子道歉。
近年来,海棠法庭不断深化“‘枫桥经验’+互联网”实践,以类案精准化解为路径,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同向”,党建、改革、科技“三力赋能”,从少年到家庭,再到社会“三维递进”,从审判末端走到治理中端再到思想引导的前端,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就地化解。
聚焦分类施策
提升纠纷化解精度
为有效化解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小凉山彝区将民间“德古”调解“古法新用”,按照“群众民主推荐—乡镇(街道)审查考核—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把关”的程序,将98名民间“德古”聘任为人民调解员,划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明确职责义务,推动彝区矛盾纠纷调解方式变有偿为无偿、变依风俗为依法理、变“口头协议”为“书面文书”。
对于中心城区,以党建引领绍乐同行“嘉园‘枫’景”微治理创新工作为契机,积极打造“近邻小区”,聚焦小区业主之间、业主与业委会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分歧意见等,发动烟草、邮政等央企力量,整合物业行业党委等多方资源,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实施“邻里e嘉·社区办公日”基层服务模式,形成“问题收集、即访即办、跟踪问效”闭环运行,实现90%的物业管理小纠纷在楼栋解决、大矛盾在小区化解,推动形成省级物业品牌项目21个,花城物业所服务的嘉州水岸小区获评国家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在农村地区,则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以及乡贤能人等威望高、关系近、情况熟的优势,通过“盖碗茶”、列席家庭会、召开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就近就快”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调处化解,打造“50+”等调解品牌。
下一步,乐山市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和平台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坚持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