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州市法院紧扣人民法庭扎根基层的区位优势、服务群众的为民宗旨、定分止争的职能属性,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延伸审判职能和发挥治理效能,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2个法庭获评成都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
精准分层布局,因地制宜融入治理格局。彭州市法院携手彭州市桂花镇创新打造“码上法庭”智慧治理平台,推出“云端法庭”“小码说法”等六类线上司法服务;在彭州市丽春镇航空动力小区设立“法治空间站”,即时交流答疑137人次;培育通济、敖平两个乡村法庭,设立6个乡村振兴法官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86人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势利导前延治理职能。在辖区全域设立诉源治理社区工作站,组建法治指导员团队分片包干,细化调解指导、业务培训等7大举措;强化法庭联调联处机制,特邀395名村干部、社区工作者、乡贤参与基层调解,常态开展上门调解、政策解读;建立人民法庭与镇(街道)政府双向列席制度,明确6项列席情形,组织联席会商78次,联合开展纠纷调处238次。优建配套机制,因需而为增强治理质效。在辖区致和街道清林、丽春镇航动等社区设立15个村(社区)诉讼服务站点,配备智能终端机一体提供常用文书模板等服务;延伸“巧姐党员法官工作室”职能,设置丽春人民法庭、丹景山一体化中心等5个一线点位,结合“微网实格”落实10余条服务举措,建立诉讼协作机制,借助网格力量提升文书送达质效;强化“牡丹讲坛”普法宣传品牌运行,常态化入村进企开展普法教育24次。
曾涵雅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