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打造“执行质效管理中心”,夯实“盯人、盯案、盯时”功用,开好“三剂良方”治病祛疴,强力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1至9月,恢复执行案件执行到位率37.26%,全市排名第二,案款支付平均用时排名全市法院前列。
全面体检 摸排工作“症结”
新都区法院紧盯执行异议之诉、执转破、打击拒执、执行质效等方面齐抓共管,审管办与执行局定期会诊案件质量、测评质效指标;政治部督察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推动案款兑付用时同比缩短40%;刑庭与执行局制定《拒执罪线索发现指南》;民一庭与执行局共商滥用“执行异议之诉”惩戒方案,将“举院体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实际成效。
同时,在全市首发《执行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为执行质效实现跨越提升画出路线图;制定《执行权力和责任清单》,科学界定不同执行单元权责边界;出台《执行局外勤办案手册》,统筹推进事务性工作规范化办理,上述举措实现权责“一本清”。
该院还设立专职质效管理员,对收结案数量、执行到位率、实际执行率、平均执行天数等20余项指标实时统计分析,通过图表等可视化呈现。基于指标数据建立业务模型,从重点指标、办案成效、案件预警等方面综合评估排名得分,形成对每名办案人员的个性化“质效画像”。
监测追踪 早治发现“已病”
针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都区法院实行“负向数据传导、院局组三级研判、正向指标反馈”闭环式管理,每周召开质效态势分析会,对标对表找短板、析原因,对问题案件进行台账式管理,靶向制定整改计划,逐层压实责任。
落实“日督办、周分析、月通报”工作机制,对“关键节点时间”进行实时动态监管,逐案清理质效指标落实情况,对节点操控不及时、查控处置不规范、评估拍卖超审限、案款发放不合规等问题重点监督,“点对点”发送督办建议240余次,推动问题迅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由院领导约谈督导。
建立办案质效问题分类转办机制,每月向各团队收集影响办案质效的问题,对问题“分类定向”并按责任团队进行转办,对无正当理由1个月内未办结的纳入督办管理。今年以来收集并转办问题7次105条,有效破解质效提升梗阻。
巡回复诊 先防隐患“未病”
新都区法院设置评查小组定期开展信访投诉案件、长期未结案件评查工作,每月抽检结案文书质量,形成6份案件、文书质量分析报告;形成文书“错题集”,以局务会或专业法官会议形式集体学习12次,确保案件“不带病出院”“不带病上网”。
制定《执行案件承办人考核细则》《执行案件书记员考核细则》、《外勤人员考核细则》,紧扣核心指标对承办人、书记员、综合人员、外勤人员量化分类考核打分,针对繁、普、简案设置不同计分系数、构建函数模型,促进质效考核客观公正,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评先选优挂钩,强化考核结果刚性运用。
依托“新法执行党员先锋号”党建品牌开展廉政警示教育8次,提醒干警廉洁用权、不碰红线;通过“新法·小讲堂”“新法·互学组”等平台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开展执行局与审管办(研究室)“文武结对共建”,塑造学者型执行干警;制定《执行工作激浊扬清“双通报”工作办法》,对工作质效突出的执行干警通报表扬,持续激发执行干警争先创优的内生自觉。新都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