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鸡鸣三省大桥合影 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刘文慧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推动《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宣传实施,进一步提升用法治力量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11月15日至17日,2022年“四川环保世纪行”走进泸州,开展以“依法守护美丽赤水河”为主题的集中采访活动。
为何关注赤水河生态环境?
赤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在四川省泸州市汇入长江,素有“美酒河”“英雄河”美誉。赤水河流域(四川)全长229公里,流经川、黔共界段长约184公里,完全流经四川段长约45公里,流域面积约6101平方公里。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仍然保持着自然流态的大型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保护价值。
2021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共同决定》和《条例》),为守护赤水河清水绿岸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共同决定》和《条例》自2021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省人大城环资委委员武秀峰表示:“在今后的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中,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好‘流域保护示范区’,依法守护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助推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赤水河流域(四川)保护成效如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泸州市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赤水河流域(四川)生态环境保护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推进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共同决定》和《条例》,市人大常委会把《共同决定》和《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纳入监督工作重点,深入流域开展督导调研。健全五级河长责任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巡河护河,推动解决难点问题。严查赤水河流域(四川)非法排污、超总量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偷排偷放、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屡查屡犯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同时,将《共同决定》和《条例》纳入“八五”普法宣传重点内容,通过“法律七进”等方式,大力营造赤水河流域(四川)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持续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赤水河流域四川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泸州市赤水河流域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统筹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依法划定流域生态红线470平方公里,畜禽禁养区1498平方公里,划定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核心区47公里、缓冲区111公里、实验区66公里。全方位推动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禁渔禁捕、生态植被保护、矿山修复治理、非法码头整治等各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联合毗邻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和云南省昭通市等地开展了10轮执法行动,共同推进跨界流域协同治理。认真落实云贵川三省签订的《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统筹安排中央省级资金5.46亿元,新建流域乡镇一、二级污水管网近150公里,完成古蔺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建设。
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赤水河流域(四川)现有县城污水处理厂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3座,配套污水管网706.54公里,实现流域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赤水河流域(四川)各乡镇也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基本解决了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的“最先一公里”“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设计处理能力达2100吨/日,目前,赤水河流域(四川)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已从卫生填埋全面升级到焚烧发电。
“泸州市着力从源头控制流域污染,强化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推进生态补偿、区域联防联控及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等方面,全力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以来,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主要支流大同河、古蔺河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纳入考核的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琼说。
集中采访活动关注哪些重点?
集中采访期间,采访团深入赤水河流域内金兰污水处理厂、古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鸡鸣三省大桥、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合江县真龙柚现代农业园区等地,从赤水河流域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三省共治、企业污染治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禁渔禁捕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反映赤水河流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在古蔺县金兰污水处理厂,采访团现场参观了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详细了解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情况。“古蔺县金兰污水处理厂投入1.39亿元进行建设,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能有效保护赤水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也是古蔺县实施‘生态立县’的重要举措。”古蔺县金兰污水处理厂厂长黄锐介绍。
“这里是卸料平台,垃圾在收集以后,都会运到我们这里。这个卸料平台是密封的,负压设计……”在古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副总经理林飞向采访团介绍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采访团认为,通过采访切身感觉到赤水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而且每次来赤水河流域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共同决定》和《条例》施行以来,赤水河流域(四川)各级各部门在依法守护好赤水河清水绿岸,推动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结语
站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上,采访团亲身感受着赤水河这一年多的变化,清澈的水面上偶见鱼儿跳跃,微风拂过,泛起潋滟波光,与两岸青山绿树浑然相映,焕发盎然生机。
一江清水,两岸青山,正在述说着依法守护赤水河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