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元禄)乡村振兴,法治先行。16至17日,由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牵头并全力推动,泸州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信访局联合参与的“纪法联动 助力乡村法治振兴”模式,在叙永县摩尼镇联盟村和赤水镇双山村启动试点。泸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何猛,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组长张兵等出席“纪法书屋(苑)”和“乡里乡亲说事室”挂牌活动。泸州“纳爱”普法宣讲团队为摩尼中学和双山小学数百名中小学生送去了法治“大礼包”。
“‘纪法联动 助力乡村法治振兴’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创举。”张兵介绍,该模式旨在把纪检监察监督贯穿乡村法治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打造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源头治理、法治服务、共治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法治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在监督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信访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时,牵头整合各方资源服务乡村法治振兴责无旁贷。
根据分工,泸州市委政法委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村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深化网格服务管理,推进驻村辅警兼网格员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等;泸州市司法局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市县两级法律服务力量为试点村提供服务,培养“法律明白人”,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在试点村建法治文化阵地和说事议事点等;泸州市信访局的主要任务是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推动试点村的信访保障工作,深度助推乡村法治振兴。泸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各联动单位开展乡村法治振兴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试点村办实事解难题等。
泸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何猛表示,纪法联动的泸州模式,就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指标,力争用两年时间,建立起由纪检监察组督促,政法、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依法履责,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普法宣讲团队等广泛参与的乡村法治振兴工作机制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泸州模式;利用试点村所在乡镇综治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进形成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风险在村级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美好在家周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