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文)昨(23)日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受省政府委托,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就我省“七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和“八五”普法工作安排情况作报告。
报告显示,通过“七五”普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八五”普法期间,我省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七五”普法成效如何?全社会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通过“七五”普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普法责任全面夯实。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等会前学法制度,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聚焦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制定“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普法责任,推进立法、司法、执法和普法有机融合。
“法律七进”不断深化。我省持续广泛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分层分类实施全民普法,细化量化考评标准,延伸拓展普法内容和方式,推动普法宣传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命名136家省级“法律七进”示范点,推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一体贯通。
主题活动扎实开展。我省整合政府部门(单位)和新闻媒体普法资源,创新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以宪法和民法典学习宣传为重点,省、市、县、乡、村联动发力,统筹开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禁毒防艾、扫黑除恶、“宪法法律进高校”等主题法治宣传,年均开展主题活动4.3万余场(次)。
法治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我省把法治乡村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重点,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建立村(社区)“两委”干部集中学法制度,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实现每个村(社区)有两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试点建设“社区(村)法律之家”2950个,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9个。 (下转02版)